防煞车锁死系统(Antilock Brake System)是所有汽车主动安全配备中最基本、最常见的系统,它更是所有主动安全系统升级的基础装置。它的执行工作很简单,就是在驾驶猛踩煞车时,防止煞车系统完全咬合锁死,让车子维持一定的可操控性。
一般行驶时,车轮与地面的接触为滚动模式,发现道路状况是,驾驶便会踩下煞车控制车速,回避状况。但是如果车速过快,煞车的力道又过急且过重,就会产生煞车已咬合轮胎,但轮胎仍因为速度惯性向前滑行,这时候再怎么摆动驾驶盘也无法控制汽车的转向,这也就是常听说的失控打滑。
ABS是避免打滑情况发生的基础配备,它设置在引擎室中,连接油压管及感应器至轮胎,当侦测到汽车行驶时出现急煞车并且煞车锁死时,就会控制煞车油压,进行快速的一放一合的连续动作,尽可能达到更大的制动效益,并且让轮胎维持转动的状态,提供驾驶可进行转向的机会,闪避路面状况。
ABS的作业方式,每秒约可进行近10次的放合动作,比起人们所熟知的“点放”煞车来得更有效率,因此建议紧急状况时直接大脚煞车,然机械运作,确保得到制动及操控效益。ABS开始作业时会产生反震的现象,此为正常勿惊慌。
影片示范ABS的介入模式:
最早提出ABS系统是由于飞机降落时,速度过快,一旦打滑将发生严重危险。至于第一组安装至汽车上的ABS,为1978年由德国BOSCH(博世)所研发,而第一辆搭载ABS的车款,则是1978年推出的 Mercedes-Benz ( 马赛地 、 梅赛德斯 ) S-Class。
如今不仅ABS在汽车上普及使用,近几年重型摩哆、摩哆也开始搭载ABS系统,让摩哆驾驶的安全更受到保障。
摩哆的行驶安全系统:
但必须提醒的是,ABS在煞车效益上得到加强,轮胎是一大重要的关键,因此确保轮胎花纹深度及胎压也是重要的道路安全准则,不可马虎。
无论如何都必须记得,所有主动与被动安全系统,对于路上行驶永远都只是提供辅助的机能,但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。安全驾驶的最高守则永远都是降低车速并集中精神专心驾驶,再加上正确的保养,才能达到开心出门、安全回家的最大保障。
系列安全讲堂课程:
延伸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