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的第一个月又在不知不觉间逝去,若有关注《爱玩库》的读者们绝对会知道与稍早前所报导由第二国产车所使出的捷报。短短的一个月内,就占据了全马销售量的40%,单一品牌能够达成这个成绩绝对惊人。那,身为第一国产车的Proton(宝腾),又交出了怎么样的成绩单呢?

 

在过去的一个月里,虽然风波不断,但至少市场还有人会为Proton的车子买单,一月就卖出了4802部车子。在这数量里,占多数的莫过于全马最便宜的三相房车,Proton Saga了。若要认真说起来,新款的Proton Saga若撇开那充满争议的品牌,在同级别车款中,绝对是一款不错的车子。接下来的也是以空间闻名的Exora,以及全新面貌问世的Persona了。当然,4802部车子,对比起Perodua接近17000部的销售量,简直小巫见大巫。虽然4802部的销量来说,实属不错的成绩,但显然的,若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车企,要追赶的路还远的着呢。

 

为了挽救Proton,让它转亏为盈,新任总理更是用上了铁腕管理法,以严格的审核,余削减营运成本的同时,也要提高客户无论在售前以及售后的体验。让供应商在一年内削减30%的售价并提升质量,下达销售目标让在外的经销商以表现换取母厂奖励,并且把分成从原先的4%压低至3%。若在外的团体,比如说早前的福建工会等,若要批量购买Proton轿车更可以获得独有折扣。明眼人绝对不难看出,Proton管理层做这些政策无疑就是为了两件事:减少成本,以及卖更多的车。

当然,在这铁腕政策下,没得谈的作风也让特定群体不满。这特定群体就是PEKEMA,the Malaysian Association of Malay Vehicle Importers and Traders,简单来说就马来汽车进口与贸易联盟,发声投诉,并向布特拉再也表达不满,欲政府插手Proton的铁腕政策,希望Proton别逼他们把零件的售价降低30%,以及把1S升级至3S。他们所给出的理由为:这么做的话,他们的成员会无法生存。 对,Proton从1983年创立开始至今,在背后默默为本地车坛贡献了34年的团体,居然在国外管理层插手不到一年内喊穷要政府插手,至于在这34年内发生了什么事,不言而喻。

 

一个月只有不到5000部的销售量,作为本地车企来说还说的过去,但如果要晋升成为世界级车企,一年只有六万部的销售量到底要怎么生存?为大家科普,其实Proton所拥有的资源,能够在一年内生产多达二十五万部车子。六万销售,却生产e二十五万,不好意思小编数学差,无法为大家解释这个概念,请读者们自行斟酌领悟其内蕴。

 

到底Proton未来的路会怎么样?布特拉再也会不会插手呢?这起风波绝对值得我们继续留意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