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亚迪释出了全新秦L的预告图。原厂在微博发帖表示,这款车即将正式发布,成为秦系列里的最新车型,也将为中型房车市场开拓新的主流。
从预告图来看,秦L采用了溜背式设计,车头配备了锐利的LED头灯组,中间则有“秦”字样。车尾方面,这款车搭载了辨识度非常高的贯穿式LED尾灯组,而尾门中央的“BYD”标志看起来也会发光。
根据二月的规章文件,秦L是一款搭载混合动力系统的中型房车,车身尺码为4,830/1,900/1,495毫米,轴距为2,790毫米。与之相比,秦Pro DM-i的车身尺码为4,765/1,837/ 1,495毫米,轴距为2,718毫米。这意味着秦L比起秦Pro DM-i还要来得更长更宽,因此相信车室空间的表现也会有显著的提升。
秦L搭载的是一台1.5公升引擎和一台电机,分别可输出95匹以及163匹马力,极速为每小时180公里。根据先前的文件,这款车有两种版本,分别搭载10.08kWh和15.874kWh的电池组,分别可提供60公里和90公里的续航里程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有传闻称秦L将成为首款搭载比亚迪全新混合动力系统DM 5.0的车型。根据NEDC油耗测试,其油耗仅约2.9公升可行使100公里,而当前的秦Pro DM-i的油耗为3.8公升可行使100公里。
比亚迪于2008年推出DM(Dual Mode)混合动力技术平台,并于2021年推出第四代DM技术平台,将技术分为性能版的DM-p以及节能版的DM-i。
3月27日,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一次会议中表示,原厂将于5月推出第五代DM混合动力技术,在电池不满电的状态下将油耗降至2.9公升可行使100公里,而电池满电的状态下续航里程最高可达2,000公里。
作为一款中型房车,预计秦L的售价将相对亲民,预售价将会在120,000人民币左右(约RM79,181)。
根据比亚迪4月1日发布的数据,原厂在3月售出了302,459辆新能源汽车(NEV),同比增长46.06%,环比增长147.29%。秦系列在3月份售出40,569辆车,环比增长150.6%,累计销量超过141万辆。
VIDEO
自上个月发布了全新M6电动MPV后,BYD Cars Malaysia 最近又在官方脸书网页发布了一张预告图。预告图显示了一只在遨游的海狮,因此可以断定接下来要发布的新车正是BYD Sealion。 BYD Sealion共有两款车型,分别是Sealion 6 DM-I PHEV和Sealion…
随着驾驶辅助系统功能在现代汽车上越来越普遍,Euro NCAP对五款新车进行了最新标准下的测试,分别是2024 BMW i5、2024 奔驰C-Class、2024 Volkswagen ID.7、2024 Volvo EC40和2024 BYD…
中国工信部(MIIT)近日公布了即将上市的最新一批车型名单,其中包含了小改款比亚迪海豚(Dolphin)。 MIIT的备案文件展示了小改款比亚迪海豚的前脸和尾部设计,明显可以看出在造型方面进行了优化。此外,文件还曝光了这款车将配备新的动力系统。 目前,比亚迪海豚在中国市场提供70kW和150kW两种动力系统。随着小改款车型的到来,原厂还新增了一个130kW的动力选项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。 在续航方面,小改款比亚迪海豚将继续采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。虽然具体的续航里程尚未公布,但目前在售的比亚迪海豚配备了44.928kWh和60.48kWh的电池组,在WLTP测试循环下可提供340公里至427公里的续航里程。 外观设计上,小改款比亚迪海豚配备了更纤细的LED头灯,封闭式水箱护罩,以及重新设计的两侧气帘造型和下方进气口,使其外观更为时尚。 在车尾部分,小改款比亚迪海豚配备了全新的贯穿式LED熏黑尾灯,后保杠也进行了修饰。最明显的改动是尾灯中央的“BUILD YOUR DREAMS”字样被更换为“BYD”,使整个车尾显得更加精致。 此外,备案文件还透露,小改款比亚迪海豚将提供16寸或17寸轮圈,车身尺寸为4,280/1,770/1,570毫米,轴距为2,700毫米,比现款车型长度缩短了10毫米。这款车还将提供三种不同的车重,分别为1,435公斤、1,480公斤和1,600公斤。 小改款比亚迪海豚可以选配多种配置,包括全景天窗、前后雷达、360度全景摄像镜头、黑色车顶以及后排隐私玻璃。…
在早前预告后,BYD Cars Malaysia今天正式推出全新BYD Sealion 7电动SUV,提供Premium和Performance两种车型,售价分别为RM183,800和RM199,800。 BYD Sealion 7的尺寸为4,830/1,925/1,620毫米,轴距达到了2,930毫米,是一款D级电动SUV,在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瞄准了Tesla Model Y以及XPENG…
Grab与比亚迪宣布达成区域合作伙伴关系,将向Grab的驾驶合作伙伴提供多达50,000辆比亚迪电动车(EV),以扩大东南亚的电动车普及,同时增加Grab用户使用绿色能源汽车的机会。 在整个东南亚,高昂的前期成本仍然是电动车普及的主要障碍。通过这一合作伙伴关系,Grab和比亚迪希望通过以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向Grab的车队合作伙伴和驾驶合作伙伴提供比亚迪车辆,来促进东南亚交通部门的电动化,并为电动车电池提供延长保修期。 司机将有机会从Grab的车队合作伙伴处租赁电动车,或通过Grab的购车计划获得融资支持。该合作伙伴关系支持Grab帮助驾驶合作伙伴加速向零排放交通模式转变的承诺。在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,Grab用户还可以选择开启“环保乘车”选项,这将优先分配绿色车辆且无需额外收费。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良表示,公司很高兴与Grab合作,作为东南亚领先的按需交通服务提供商,推动该地区向电动车的过渡。作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,比亚迪将公司的技术与Grab的技术相结合,为其司机和用户提供特别的体验。 比亚迪将继续致力于构建零排放生态系统的目标,并承诺支持Grab的车队和驾驶合作伙伴。通过此次合作,公司与Grab一起努力,实现将地球降温一度的愿景。 比亚迪和Grab将合作,促进车辆与Grab平台和服务之间的深度物联网(IoT)集成。通过这次合作,Grab旨在实现以下目标: 更安全的乘车体验和更直观的驾驶体验 通过在比亚迪车辆的主机单元中安装Grab司机应用程序,司机将能够在更大的屏幕上查看他们的工作任务、导航和聊天信息,而无需在智能手机上来回切换。比亚迪车辆的传感器和遥测数据也将直接集成到Grab平台中,提供实时的驾驶模式和行为洞察,Grab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向司机提供改进驾驶行为的指导。 提高可靠性 通过实时将雨刷信号和行驶速度等数据传输到Grab平台,Grab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推断出外部条件,例如天气和交通状况。这些数据反馈到Grab的算法中,能够引导司机前往可能有更大需求的地区,确保有足够的司机来应对乘客预订的高峰期。比亚迪车队的实时位置数据也将进一步提升Grab后台系统计算乘车预计到达时间(ETA)的准确性。…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