駕駛多年的愛車容易過熱,打開散熱器(俗稱水箱),發現裡頭的水像泥漿般呈渾濁黃色,該怎麼辦?
了解散熱器的構造
散熱器的主要利用防凍液(即冷卻液,Coolant)來進行循環散熱,防凍液經由水泵灌入引擎缸體(Engine Block)吸收熱量,回到冷卻器後被冷卻再被帶入引擎缸體吸熱,以此類推重複循環。
汽車的散熱系統內兩個至關重要的元件就是水泵(Pump)和恆溫器(Thermostat),水泵的作用是讓水循環流動,恆溫器則是讓水溫維持在工作溫度。當引擎進入工作溫度(攝氏75度至85度)時,恆溫器就會啟動執行外循環以發揮散熱功能。當引擎溫度降低,恆溫器會關閉,讓冷卻液在引擎缸體內循環,保持引擎工作溫度。
市面上汽車維修員會拆除恆溫器來掩蓋散熱問題,這確實能立即見效,但延緩了引擎更慢達到工作溫度的時間,從而使引擎更耗油,並損耗動力,所以不建議這麼做。因為所有車子里的機油,包括汽油、引擎油(俗稱黑油)、煞車油、動力轉向油(power steering oil)、傳動油(俗稱牙油)都有適當的工作溫度。當機油達到工作溫度,便能發揮最佳狀態。簡而言之就是“熱車”,一些人在出門前先發動引擎,讓潤滑油達到工作溫度,然後車子會顯得格外順暢,汽油燃燒更完全,換檔也更流暢。
如何去清洗(flush)整個散熱系統是一門學問,因為除了冷卻器之外,引擎體(Engine Block)里也存有冷卻液,如果只是換掉冷卻器的水分,也只是換掉一半而已,正確的方法是把引擎里的冷卻液也沖洗出來。
為什麼冷卻液會變成泥黃色?
冷卻液在散熱系統里工作,久了會變質成為酸性(acid),酸性液體會腐蝕金屬,這就是為何需要換冷卻液。全新未混稀的冷卻液是呈強鹼(PH值10——11),50:50混稀後大概達弱鹼狀態(PH8)。引擎缸體是由鑄鐵製造,長久被腐蝕和氧化導致生鏽,冷卻液里的黃泥其實就是鐵鏽,這就是冷卻液變成黃色的主因。
既然冷卻液能防鏽,那麼用純冷卻液效果是否會更好?其實不然,因為純冷卻液的導熱和流動速度差,反而會弄巧反拙。建議用蒸餾水來稀釋純冷卻液,然後依照汽車手冊里的說明添加份量即可,大部分汽車大約需5公升左右的混稀冷卻液。(如果冷卻器狀態糟糕,可以嘗試買coolant清洗劑(acid)來清洗散熱系統的水垢和銹垢,然後再用清水進行多一次沖洗殘留的清洗劑,過後就可以放進準備好的冷卻液灌進水箱里 。
冷卻液的正確使用方式
許多新車都被灌入全新的冷卻液(long-life coolant),有些廠家宣稱這些冷卻液能耐5年無需更換,看來好像很厲害,其實只是添加了抗酸添加劑,減緩變酸速度的冷卻液。
我國氣候炎熱,車子長時間停停走走,冷卻液用到第4年已變成弱酸性,等到5年才換就太冒險了。一般上車輛的冷卻器在第7年才會出現散熱問題,但那時候車廠的保修已過期,萬一車子因過熱拋錨,一些零件因過熱損壞就得不償失了,所以懂得保養明智。建議冷卻液每2至3年就沖洗(Flush)一次,可確保冷卻液保持弱鹼狀態,保養得宜冷卻器在10年內都可順暢操作。
散熱器的保養工作其實十分重要,因為散熱器萬一出現問題會很難根治,而且引擎過熱造成的連鎖損壞簡直會讓人發瘋。相信許多老車主都經歷過今天修了冷卻器塑膠頂封(top rubber mounting),明天水泵又壞了,沒幾天冷卻器蓋子生鏽了或恆溫器生鏽了無法打開等讓人煩不勝煩,所以還是老話一句 —— 預防勝於治療。
坊間流傳偏方:每年用蒸餾水混稀純冷卻液,以(蒸餾水)40:60(純冷卻液)比重的混稀冷卻液更換也不失為一個簡便的更換方法 。
缺點:新舊冷卻液長期混合,很難達致100%散熱效率。
優點:可讓冷卻液不至於腐蝕引擎缸體,保養相對便宜和容易。
建議:先做一次完全沖洗(fully flush),過後每年換掉冷卻器的液體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