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女子早前疑似不满他人切换车道发生擦撞,在争执期间以身挡车的行为引起社会关注。对于这类的事件,其实是有方法避免的。

被指徒手拆下对方车牌砸向挡风镜的女子申诉,对方当初出言挑衅,所以才会让事件越演越烈。对此,曾有外媒报道,这种“路怒族”(Road rage)往往源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感。

简单来说,在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,陡然进入汽车时代,使人在心理的适应性未能追赶上财富的增长进度,产生了阶梯落差,多了些优越感,少了些谦卑感。

专科医生林汶龙日前接受《东方日报》采访时建议,如果遇到路怒族,最好的回应是不回应,因为生气会让自己不理智,要想清楚反击后会有什么后果。

他解释,“路怒症”是一种因负面想法所促使的行动。暴怒的一方经常感到委屈并可能试图通过暴怒的方式来寻求正义,尽管这往往都是错误的方式。

而交通意外事件可以反映出社会的问题,譬如是长时间沉迷于电视和手机的人比较没有耐性,还有在鼓倡自私自利,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文化下,让人变得目中无人,互不相让,继而发生更多冲突。

有这么一个故事,清朝康熙大学士张英(其后清朝名臣张廷玉的父亲)的家人在重修府邸时,因院墙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,所以写信给当时在京作官的张英,要求他让当地官府帮撑腰。

张英家人收到信后很理智,当即决定把院墙向后退让三尺,他们的邻居知道后也向后退让三尺。两家之间便空出六尺,六尺巷因而得名。后来康熙帝知道了这件事,敇立牌坊以彰谦让之德。

很多时候,争吵的其中一方主动让步后,事情往往会就此打住,不会越演越烈。我们无法改变外面的环境,最好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觉察力,避免被人牵着鼻子走,而这也是禅修风靡全球的缘故。提高觉察力的用意是迅速觉察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,包括在负面情绪爆发前及时阻止,避免因为情绪用事做了让自己终身后悔的事情。

Related Posts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