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没有发现,现在的电动车公司就像雨后春笋那样大量兴起,然而这些车企必须经得起岁月的考验,才能在竞争剧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。德国的明星电动汽车公司e.GO在不久前不堪内外忧患,正式停止营运。

成立于2015年的e.GO之前已经启动破产重组程序,它当初几乎与中国造车新势力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曾被视为德国工业4.0的典范,创始人也被视作德国电动汽车先驱之一。旗下主打小型电动汽车,一辆售价大概约19,900欧元(约RM101,196)。

创始人Günther Schuh博士是亚琛工业大学的机械工程学教授,专注研究汽车工程30多年,被视作德国电动汽车先驱之一。2010 年,他联合德国顶尖大学研发团队,创立自己的第一家造车公司——Streetscooter,设计并生产用于城市物流配送的新能源汽车,这被认为是“德国制造”电动汽车的成功典范。不但如此,德国邮政是他们的大客户,最终在2014年收购了这家造车公司。

时隔一年后,主打实惠、小型、零排放的e.GO Mobile电动车正式成立,首款车型 e.GO Life则在2017年推出,并顺利通过欧盟认证。如火如荼发展的e.GO曾在2020年试图进军中国市场,并计划与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进行合作,期望建立生产线工厂,可是最终因为疫情等种种因素而搁置。

在同一年里,改公司传出融资受阻而陷入资金链危机的消息,就在命悬一线之际,e.GO幸运地迎来白衣骑士——荷兰私募股权公司ND Industrial 成为他们的大股东,开始新建工厂恢复生产并进行多轮融资。

把时间轴拉回到2023年10月,e.GO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(SPAC) Athena Consumer Acquisition 合并在纳斯达克上市,虽然IPO前公司称估值达到约 9 亿美元(约RM42亿),然而上市当天最高市值仅为1.3 亿美元(约RM6.11亿)。

没有人料到这是.GO最后的巅峰,从此以后他们急剧走下路,股价很快跌至1美元(约RM4.70)以下,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从上市走到坠落,不禁令人唏嘘。

除了e.GO,美国电动车公司Fisker近日也面临要破产的危机,他们在监管申报文件中承认,如果无法履行债务,将不得不在30天内申请破产保护。此前,这家造车新势力因股价过低被纽交所摘牌。

财报显示,截至2023年年末,Fisker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3.96亿美元(约RM17.37亿)。2023年前三季度,亏损金额达2.98亿美元(约RM14亿)。由于资金链告急,Fisker于3月初宣布全面停工停产。

No related posts found...

留言